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以下简称资源所)成立于1956年,是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直属正局级公益二类科研事业单位,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承?;⌒?、公益性、战略性和前沿性矿产资源领域应用基础研究和地质调查工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矿产资源基础信息资料,并向社会提供公益性服务。
截至2021年3月,资源所在岗人员283人,其中研究生以上学历人员占87%,拥有博士学位的占74%,高级职称人员占66%。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5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获得者2人,何梁何利奖获得者1人,光华工程科技奖获得者2人,李四光、黄汲清地质科技奖获得者7人,全国创新争先奖获得者1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1人,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1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首席科学家3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地资源勘查开采”专项首席科学家7人,中国地质学会金银锤奖22人。设有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两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分别有7个博士学位和8个硕士学位授权专业;设有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等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8年获科技部“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称号,是我国矿产资源领域重要的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现有博士后11人,在读研究生93人。
资源所建有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盐湖资源与环境等2个自然资源部重点实验室和中国地质调查局矿产资源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研究中心。目前已建成同位素示踪与成矿年代学、矿物微区物质组分与结构分析、成矿作用模拟、矿床模型与成矿系列GIS综合信息预测评价等多个技术平台系列,拥有质谱仪、光谱仪、电子探针等国际领先的大型仪器设备200 余台套,具备了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全产业链综合研究的能力。
资源所坚持“全力支撑国家能源资源安全保障,精心服务自然资源管理中心工作”的基本定位,在成矿理论与勘查技术创新、矿产资源战略与规划研究、调查评价与勘查开发等领域开展了系统研究,并取得了重要突破性进展。资源所承担了国家地质矿产资源及环境调查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公益性行业专项等国家级重要项目300余项。资源所秉持“科技兴所、人才强所、依法治所”理念,促进优秀人才成长,注重实施大项目大团队机制,以科技创新引领、支撑、改造地质调查,着力提升依靠科技创新解决资源环境重大问题和地球系统科学问题的能力,在矿产资源领域做出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近10年来,“青藏高原地质理论与找矿重大突破”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中国东部中生代隐伏金属矿找矿理论技术创新与重大突破”等3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东部板内燕山期大规模成矿动力学模型”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获省部级科学技术成果奖53项,其中一等奖35项。同时,资源所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工作,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获第二十一届中国专利奖优秀奖1项,获授权国家专利99项,其中发明专利68项。
当前,资源所积极探索实施自然资源部“科研特区”政策,致力于科研理念、组织架构、管理模式和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创新,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和新时代新要求,积极探索资源所的转型发展,以创建国家重点实验室为契机,全面提升地质科技创新能力,大力推进业务结构调整和体制机制创新,以业务结构调整带动重点学科建设,以体制机制创新促进人才队伍建设,努力建成集科技创新、高端智库、数据开发、技术服务为一体的研发机构。
(2021年3月)